愛情專賣店精選圖.jpg

(圖文/唐蘋) 戀愛是專賣店,單純販賣愛情;婚姻是雜貨店,複雜販賣各種關係與情感,單純才能享受美好,複雜讓人心累,時代在改變,男女平權與離婚率居高不下,適婚男女早已認為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須的選擇,結婚率持續創新低,台灣已進入少子化社會呈現「生不如死」的階段。

適婚男女與已婚人士都在懷疑結婚的好處是什麼?除了傳宗接代增產報國,老死有人送終外,新世代更關心婚姻能自我提升嗎?今天就來看看婚姻帶來的人生課題,如何讓人加速成長。

兩性05.JPG

1.婚後抗壓力變強

結婚前,男人今朝有酒今朝醉,一人飽全家飽,工作不爽就換,一年可以換十二個老闆;結婚後,男人成了一家之主,要承擔家庭經濟的重擔,在工作上比單身時抗壓力變強,更能忍辱負重加倍努力求上進,期望在工作上累積資歷才能升官發財。

結婚前,女人是嬌滴滴的淑女,什麼都怕,怕黑怕孤單怕尷尬怕做決定怕蟑螂老鼠;婚婚後,為母則強,小孩怕蟑螂,媽媽被逼著敢打蟑螂,也可以一邊炒菜一邊安撫哭鬧的孩子,還會查網路試著修理東西,因為要挑起照顧家庭的重任,頓時成了無所不能的女漢子。

2.婚後學會精打細算

結婚前,男人除了自己的生活費外,頂多支付女朋友部分的花費,有閒錢就想享受很難存到錢;結婚後,要應付整個家,除了勒緊褲袋減少支出外,還要開源,於是研究金融投資,學習理財努力存款,期望早日買房買車給家人好生活。

結婚前,女人隨性買東西花錢不手軟,常當月光族;結婚後,個性變理智務實,購物能節制不失控,尤其當了媽媽後,買的全是嬰幼兒用品,孩子的東西要用最好最安全的,自己卻好久沒買新衣,開始學會精打細算,購物時懂得殺價,還會上網比價或團購,希望能省錢減少開支。

 

兩性06.JPG

3.婚後學會包容與退讓

結婚前,只有兩人世界,男女都是自我為中心,總期望對方配合自己,懶得磨合懶得溝通,不合就分手;結婚後,不只兩人世界,還有孩子與雙方家族,無法說分手就分手,要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,學會包容與退讓,讓個人角色縮減。

結婚前的假日,是兩人看電影、吃飯及四處遊玩;結婚後的週末,變成與公婆吃飯或與全家族外出旅遊,必須要學習角色的轉換,調整好心態才能有幸福的婚姻。

4.婚後學習距離的拿捏

結婚前,男女黏TT,整天只想在一起,沒有自我的空間與距離;結婚後,在一起時間太長太緊密,雙方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生活,如何拿捏取得平衡,需要不斷修正與溝通。近年來在日本受到歡迎的「分居婚」是一種新的婚姻型態,不但能保有自己先前的生活作息,還能拉開距離給雙方獨處的空間,不用婚後就得雙方綁在一起,顛覆傳統婚姻的居住模式。

 

婚姻絕對讓人加倍成熟,是好是壞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。現今單純為愛結婚已越來越少,最終婚姻的演化是一場經濟交易,好伴侶的首要條件是男人需有扛家計的能力,而如今大環境讓許多年輕男性在婚姻市場上沒有籌碼,加上女性普遍經濟自主,不想被傳統束縛就不想結婚,未來願意結婚的人將變少數,這是世代時勢所趨無法阻擋的浪潮。

 

原文刊載於「花蓮最速報

更多作品請點選:「唐蘋圖文創作空間」

FB-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NGPING1229/

IG-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tang.pin/

方格子-https://vocus.cc/user/@TangPing

arrow
arrow

    唐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